产业园.物流仓库招租.企业服务平台
中山[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4008056061
选择城市热门城市:深圳广州东莞惠州中山江门
政策法规
您的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曾被低估的中山,如何在湾区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深中通道预计2023年底可通车

2017-4-18  阅读次数:546

2017-04-18 07:42:04 来源:南方都市报

粤港澳大湾区信息中枢,南都智库产品

今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泛珠区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珠三角城市未来发展有了更多想象力的空间。事实上,自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今年“两会”以来,中山就已释放出全面深度融入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的 信号———千亿布局大交通建设、着力营造“三个环境”,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在“2017年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四届‘中山人才节’”开幕式上,中山市委书记陈如桂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中山正在谋划并推进大交通、大物流的现代化交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融入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主动承接广州、深圳、香港等发展高地的高端要素溢出和梯度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健康医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中山市长焦兰生则表示,广东省“十三五”规划赋予了中山“四个定位”的战略目标,中山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建设大湾区西岸的核心城市,与兄弟城市一道携手共进,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背景

中山为何容易被低估?

强手环伺的粤港澳湾区,从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考量,中山似乎很容易被低估,“尽管一直处在几何中心,但是因为交通本身存在事实上的瓶颈,因此中山的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提到中山,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居住环境好、幸福指数高、生活安逸。实际上,中山一度也是珠三角的价格洼地。

“小中山”创造了大奇迹

但是放眼强手环伺的粤港澳湾区,从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考量,中山似乎很容易被低估,甚至被忽视。特别是从一线城市来到中山的人都有个共同的体会:中山显得有些小。

从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上说,中山的确小。中山土地面积0 .18万平方公里,居全省倒数第二。中山也是全国四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开车从最南边的镇区到最北边的镇区,不过1个来小时的路程。中心城区包括六区一镇,总面积432.3平方公里,比深圳宝安区只大了40.1平方公里。

从人口数量上看,中山也不算多。截至2015年,中山市常住人口约为320万,“夜晚走在主城区的道路上,很难有熙熙攘攘的感觉”,胡先生来中山工作已经13年,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环境带来的是舒心;但是对于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人口则意味着生产力,也是考量经济活力的指标。一水之隔的东莞,面积仅比中山大700平方公里,人口则达到825万人,是中山的2.5倍。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中山”,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发挥不带县的扁平化管理优势,引导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专业镇经济”也成为中山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以灯饰产业为例,从1982年发展至今,古镇周边已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灯饰产业集群,市场遍及全球各地。目前中山拥有着超过26万家民营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数量90%以上。

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中山GDP总量为3202.78亿元,位居全省第六。

破解“四个难以为继”补齐“五个短板"

不过,在新形势之下,中山也面临着国际分工挑战,特别是面临城市群竞合发展态势。去年,在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陈如桂在报告中提到,中山要破解“四个难以为继”,并补齐“五个短板”。

“四个难以为继”的背后,是中山在发展上面临的4个重要问题———一是以传统专业镇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专业镇竞争力下降,传统产业增速放缓;二是以土地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土地使用粗放、低效开发比较突出;三是以镇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难以为继,对高端要素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四是以现有城镇空间布局建设宜居城市难以为继,城镇建设“摊小饼”、资源利用碎片化有待克服。

同时,中山还具体存在高端人才不足、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现代创新活力不足、对外交通体系不健全、缺乏龙头骨干企业等“五个短板”。

另外,在叶檀看来,交通是衡量一个城市价值的重要指标。没有轨道的城市是会被抛弃的,铁路正在重构中国城市圈。轨道的互联互通,带来的是人流、资金流的涌入,政府通过人才高地建设、招商引资计划,不断提高城市价值,双向联动带来的效果大大加强。

一直以来,中山具有地处珠江口西岸地理中心的先天优势,但由于过去没有与东岸的直连通道,反而被“边缘化”。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也认为,尽管中山一直处在几何中心,但是因为交通本身存在事实上的瓶颈,因此中山的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机遇

深中通道会怎样激活中山区位优势?

深中通道贯通后,中山的地理优势将被激活,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担当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角色,珠江口门户城市和交通桥头堡的地位得以确立。

破解中山城市发展难题,中山亟盼一次更加深入、更高层次的开放。而随着深中通道的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中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地图上中山处在湾区黄金地点

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地点,从地图上看,按政府所在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来算,距离珠海30公里,距离澳门40公里,距离广州和深圳7 0公里 ,距 离 香 港8 0公里———这是珠江口西岸地理中心的区位。

深中通道贯通后,中山的地理优势将被激活,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担当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角色,珠江口门户城市和交通桥头堡的地位得以确立。叶檀认为,放在自贸区的版图来看,中山还将成为珠江两岸3大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衔接和转换的重要节点,成为未来广东最开放和最活跃区域的地理中心之一。

近日,南都记者走访了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区的中开高速线位(与深中通道接驳点)。据悉,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项目是广东省“十纵五横二环”高速公路规划中的“横四”饶平至罗定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说要修这个通道(指深中通道)我们的地就升 值了”,附近村民刘先生笑着表示,他急切期望深中通道早日修通,“现在大家都知道要发展就要先修路,一想到对岸就是深圳,我们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只要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从中山出发不到半小时即可到达深圳,中山这个曾经在珠三角沉寂一隅的城市,就此将成为深圳这个创新之都的一桥之邻。”据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中通道预计到2023年底或2024年上半年就可以通车。”

6年将投1400亿建设大交通

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给中山提出了“打造珠西交通综合枢纽”的定位,围绕这一定位,中山市提出以深中通道和深茂铁路等项目建成通车之年20 23年为目标年,全面掀起交通建设大会战。

今后6年,将投入1400亿开展大交通建设,全面布局与深圳、广州、佛山、珠海、江门等城市的交通对接,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彰显了中山以交通枢纽建设谋求城市创新发展加速度的决心。

3月28日,在“20 17年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四届‘中山人才节’”开幕式上,中山市委书记陈如桂在致辞时倍感兴奋,“中山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优势

区域协作中如何凸显自身优势?

中山的“四个定位”中,排在第一的就是,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这种“世界级”的定位与“国际化”的湾区正好匹配。

其实历史上的中山并不小,现在的中山、珠海、番禺、顺德、新会等地的部分区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都属于中山县。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是,中山旅居海外的华侨多,迁往香港、澳门的乡亲数量也很庞大。这样的历史渊源,让中山跟周边城市有着天然的亲近,比如家电重镇南头,早期工业的起步就是由于顺德家电的辐射。

装备制造业已成第一大支柱产业

面对即将到来的粤港澳大湾区时代,除了城市之间的更深融合,中山还有哪些比较优势,如何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市委书记陈如桂在今年的中山两会上提到,中山要在传统特色镇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科技、文化旅游三大产业。

在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对中山的“四个定位”中,排在第一的就是,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山市第一大支柱产业,预计到2017年,中山市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300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这种“世界级”的定位与“国际化”的湾区正好匹配。

“湾区”面朝大海,正适合游艇出行

健康科技产业中山植根多年,近年来,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产值以超过30 %的年增幅快速发展,20

16年实现总产值近800亿元,正加快迈入千亿产业集群。陈如桂在今年初强调,中山要通过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创建健康环境,努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产业经济。

“湾区”既是地理概念、经济现象,于普通市民更是旅游产业中最具特色的非典型“综合体”。“湾区”面朝大海,游艇出行是一个高端、特色旅游项目。目前,全省已建成游艇码头近2000个,在册登记的私人游艇约300艘,占全国总数的12%。

中山作为全省“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试点城市,正在大胆探索中山游艇旅游新业态发展,努力扩大中山游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影响力。

战略

如何破解小、散、乱?

提“一中心、四组团”发展战略,建设产业平台,做实组团发展。

在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陈如桂精准地提出四个“难以为继”,直指当前中山专业镇经济发展困境。事实上,对于这种尴尬,从镇区主政者到当地企业都深有体会。

在粤港澳大湾区时代,城市群间的融合创新将变得更加频繁。而引进“航母级”企业,不仅需要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的聚合,更需要产业大平台的支撑。如此,也引出了中山另一个发展战略:组团发展。

“一中心、四组团"

就中山来说,早在2002年就已经提出,当时已经意识到各自为政的镇域经济成为发展的阻碍;到2004年,中山还出台了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对各组团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划分跟定位。到2011年,行政区划改革思维调整为“一主双核两副多片区”,提出从行政区经济到经济区经济的概念。现在中山决策层再提“一中心、四组团”的思路。

布局9个产业平台

做实组团发展的重要抓手,就是建设产业平台。今年中山共布局9个园:火炬开发区园、翠亨新区园、民众园、三角园、黄圃园、坦洲园、板芙园、小榄园、古镇园,总规划面积达153.36平方公里。明确了这些载体的区位和定位,各个园区从规划到产业都各有侧重。

这次产业发展平台谋划,不仅充分考虑资源要素和市域发展均衡,更重点考虑与广州、深圳以及横琴自贸区等周边城市发展的协同对接。

比如火炬开发区园和翠亨新区园,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两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海陆交通便捷;翠亨新区毗邻前海自贸区,可主动接受深圳产业辐射带动。民众园拥有超过2万亩的连片土地可供开发,具备大项目和高端资源的承载能力,毗邻南沙自贸区,可主动接受广州、深圳产业辐射带动。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有关组团发展的表述中,有一句话需要打上着重号:做实组团发展。只有将规划落到实处,中山统筹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才算卖出关键性一步。

竞争

怎样提高经济腾飞的核心竞争力?

释放人口红利,重磅推出“人才安居工程”等人才“18条”引人留才。同时,中山正着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让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华。

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以及国际航运中心,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在世界级的湾区中,人口无疑是带动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而人才则是核心竞争力。

借助人口新政释放人口红利

为了吸引人口,释放人口红利,2016年12月7日,中山市发布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空前的政策力度拓宽了广大新中山人入户的渠道。自去年12月12日户籍新政落地以来,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市就有28649个外市户口迁入,是去年同期的6倍多,其中人才入户占了5000多人。根据《中山市近期建设规划(2015-2020)》,到2020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约为435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约为185万人。

产业跟人才走,人才追着环境走

“过去产业跟着城市走,人才跟着产业走。进入创新发展时期,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追着环境走。”在今年“3·28”期间陈如桂如是说,他表示中山正着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让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华。在“3·28”人才论坛上,中山重磅推出人才“18条”。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各种补贴和资助政策。其中,“中山英才计划”对创新创业团队的资助,从原来的“封顶”1000万元加码到最高3000万元。对比周边地级市,这3000万元的力度可谓“空前”———对创新创业团队,东莞、江门、惠州给出的补贴政策均为最高1000万元。

人才安居工程是“18条”当中对个人补贴力度最大的一条:“两院”院士等第一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可享受200万元购房补助或免租入住面积200平方米以上住房,在中山全职工作满5年的更可无偿获赠该住房;第二层次至第六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则分别享受10万元至50万元购房补助,3年内可免租入住面积最大15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中山在揽才引智方面初见成效:2014-2015年,珠三角万人研究人员(科研人员)所占的比重约为150人,中山数据是接近200人;2015年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珠三角为15.1%,中山也达到了平均水平。“可以看出中山这几年在奋起直追,人才正在慢慢集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王珺指出。

统筹:南都记者 胡怀军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胡怀军 肖伟

优质厂房信息
友情链
中山厂房出租 中山工业园出租 中山仓库出租 中山土地出租 中山写字楼出租 中山经纪人 中山新闻 宏鑫化工